回不去的1980-2010: 那是中国吉他的夏天

 

八十年代。

 

当高凌风、邓丽君、刘文正等人的“靡靡之音”,陆续从穿着喇叭裤、带着蛤蟆镜的时髦青年手里提溜着的录音机里飘荡出来的时候。

 

 

中国第一代音乐文艺青年最时兴的,是两拨人聚在一起相互切磋的“茬琴”

 

公园里,马路边,或是胡同深处。两队人马抱着吉他你一首我一首地开唱,哪一方没歌,哪一方就算输。

 

里里外外看热闹的,能把道路围个水泄不通。要是在湖畔,划船师傅还会把他们请到船上来弹,划船一概免费。

 

 

茬琴青年们什么都唱。革命歌曲,民谣小调,外国流行,还唱京剧。

 

唱的时候一边斗胆,一边小心。把警察招来了,就听见有人喊:“雷子来了,快撤!”

 

要是被抓个现行,不光吉他被没收,套在腿上的喇叭裤的裤管子,也统统要保不住。

 

 

198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了一部电影,叫《路边吉他队》。

 

电影的开头,就是一帮吉他爱好者热火朝天地在茬琴。

 

这是中国的第一部音乐故事片,纯以吉他为主题。里面还有一个国产的吉他品牌的广告植入,不用说,正是红棉。

 

 

这部电影在当时风靡全国。

 

当时有个11岁的孩子叫李健,原本在跟父亲学习武生和戏曲,每天都在院子里跑步、压腿、翻跟头。

 

自从看了这部电影,他就再也不想学唱戏了。

 

 

一支路边吉他队,点燃了全国爱好音乐的文艺青年学习吉他的热情。

 

但这不过是夏日的序曲。

 

辉煌,要在第二年才会徐徐降临。

 

02

 

1986,正值国际和平年。

 

迈克尔·杰克逊等一众欧美歌手演唱的《we are the world》响彻世界,港台推出的《明天会更好》也深入人心。

 

中国的有关部门终于破例,批准了郭峰和他的小组,在北京工人体育馆承办“《让世界充满爱》中国百名歌星演唱会”,发出中国流行歌曲的声音。

 

 

当时的人们对流行音乐还充满了非议和偏见,认为这些都是难登大雅之堂的“黄色歌曲”。

 

但东方歌舞团的团长王昆,和首席吉他手张勇,竟然合伙密谋,想把更加叛逆的摇滚乐,搬上大型的、正式的演出舞台。

 

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担任北京爱和管弦乐团专业小号手的崔健。

 

 

为了让老一辈的把关人员松口,张勇上报《一无所有》的时候说:

 

“这是陕北民谣。”

 

1986年5月9日晚,在北京工人体育馆的舞台,人们看见一个穿着农村大马褂的家伙背着一把破木吉他上来,两只裤脚一高一低地开唱他的“陕北民谣”:

 

“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站在台下的领导都惊呆了:“像什么样子!怎么这些牛鬼蛇神都上来了?”

 

等人们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这声“一无所有”意味着什么时,摇滚乐队早已经势如破竹,一波接一波地崛起了。

 

 

这股“一无所有”的劲风,不仅吹向天南海北,还吹往塞外边陲。

 

吉林省某个小农村一个名叫姜伟的高中生,听到摇滚乐,顿时痴迷了。

 

他当时还只是个高中生,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

 

埋头备战高考的他,不会料到10年后,自己会结识超载乐队的吉他手,李延亮。

 

他更不会料到,在李延亮的助力下,他单枪匹马创立的一个音乐类门户网站,竟能屹立不倒20年。

 

03

 

88年中国的大街小巷,每个角落都在回响“一无所有”。

 

 

有一支香港来的乐队在北京首都体育馆开演唱会,可是因为唱的都是粤语,观众们纷纷离席。

 

直到快结束的时候,主唱抱着吉他唱了一曲“一无所有”,剩下的一半观众这才爆发出欢呼。

 

那天离场的观众,不知道将来会不会后悔自己欠他们一张演唱会票。

 

毕竟在1993年6月30日后,《光辉岁月》从此一去不回。

 

 

1988年的清华学子,迎来了一个大一新生叫高晓松。

 

他刚一进校门,就花了50块钱买了一把红棉天天在草坪上弹,就为了那句“男生要想追姑娘,必备打架、踢球、弹琴三大技能”。

 

可惜的是,他最终一个妹子都没捞到。

 

反倒是他和老狼的爱恨情仇,被人津津乐道了个无数遍。

 

 

88年还有一个人也有了吉他,就是那个被《路边吉他队》成功种草的李健。

 

几年后,他将保送清华,成为高晓松的校友。

 

再往后,学长卢庚戌会找到他,组成“水木年华”。

 

两人唱完最后一张合作专辑《青春正传》后,校园民谣,就此翻篇。

 

03

 

校园内,有才情的学生们纷纷谱写青春的忧伤,世间的迷惘。

 

校园外,有业余时间的音乐爱好者们则围着电视机,纷纷从零开始学吉他。

 

“红棉独红”的时代,最红的当然是红棉。但其实还有别的品牌的吉他:金雀牌,梅花牌,美声牌……大多是国营乐器厂生产的。

 

 

那个时代的人们,不懂吉他该怎么挑、怎么买。

 

可他们学琴的劲头,却一个赛一个的足。

 

多年以后,他们才会知道,那些年把他们的手指磨得死去活来的“吉他”,后来都有了一个统一的代名词——

 

“烧火棍”。

 

 

在电视上开办基础吉他教学的老师,名字叫刘天礼。当年跟着他学习人,光是在内蒙古,就有3万之多。

 

他出了不少教材,有《民谣吉他入门教程》、《刘天礼吉他讲座》、《吉他弹唱研究》等。

 

但最终都没有干过一个叫刘传的人后来出的一本吉他教材:

 

《吉他自学三月通》。

 

 

 

05

 

白云苍狗,弹指一挥间。

 

时间转眼进入千禧年,全球互联网科技股泡沫破灭,门户网络称霸的时代终结。

 

才进入中国没几年的互联网,正在变成BBS的天下,猫扑独领风骚,天涯和南京“西祠胡同”正棋逢对手。

 

距离腾讯在香港主板上市还有4年;9年以后,微博才会出现。

 

当年那个邂逅摇滚的高中生姜伟,此时正在北京的一间出租屋里没日没夜地写网站的HTML。

 

2000年10月1日,这个网站正式开通,首页赫然飘着八个大字:

 

欢迎进入吉他中国。

 

 

2001年,吉他中国论坛开通,一时云集多少豪杰。

 

李延亮、江建民、叶登民、汶麟、王震、夏炎、向磊、关玺……今天你数得出的中国吉他精英,那时都活跃在吉他中国论坛里。

 

陈亮还在长春的一家大琴行学琴,每次上课要花150块,去琴行要坐1个小时火车,再转十几站的公交。

 

李伟峰还在搞摇滚,不知道他后来给网站起名字的灵感是不是来自“吉他中国”。

 

 

00年代,吉他爱好者最热心的事情,是参与吉他中国论坛一年一度的“十佳版主评选”。

 

那时候的版主还不好好叫版主,叫“斑竹”。

 

略显矫情,可又有那么一丝丝彰显身份感的别致。

 

为了坐上这十佳宝座,当年的“斑竹”们,可谓是个个斗志高昂,奋勇拉票。

 

没有多少人注意到,05年的时候,曾有个小透明默默在论坛上发了一则帖子,还贴了不少作品。

 

这也难怪,谁能料得到他后来会在《歌手》这档节目里一炮而红,一跃成为歌手顶流呢?

 

没有流量的流量时代,大家的注意力真是又纯粹,又集中啊。

 

 

06

 

2010年,距离《路边吉他队》那个故事发生的夏天,已经过去了25年。

 

人生能有几个25年呢?

 

2010年春晚,王菲翻唱了李健的《传奇》,从此中国乐坛多了一个“音乐诗人”。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各大论坛由极盛走向衰退,双微一抖加快手,知乎B站爱腾优,大家都各有各的去处。

 

 

那个曾在舞台上含泪弹出《海阔天空》经典solo的男人和朱茵结婚了,从此吉他界少了一名能写入教科书级别的吉他手。

 

他也不会知道要是没有他和家驹,有个叫冯涛的男人兴许都不会玩吉他,更别提后来还苦心孤诣地搞教学、做测评,最后还推出了一个吉他世界APP。

 

吉他世界APP

海量高品质曲谱、高端二手琴、精品吉他课

 

 

这一年李荣浩正忙着发行首张个人EP,他还要蛰伏5年,才能迎来一炮而红。

 

卢庚戌还在坚持水木年华,并且打算创作一个剧本拍电影。

 

高晓松倒是惬意,这年《快乐男声》开播,他被邀请去当评委。

 

陈亮则终于在指弹界火了,凭借他一年前创作的《无题》。

 

 

这一年最末一天,崔健开了一场《摇滚交响演唱会》。

 

来的都是和崔健一同老去的人,即便那个一无所有的年代再也回不去,人们也还是愿意一遍又一遍地重温。

 

因为他们的内心仍在期盼,也许另一个夏天,很快就要来临了呢?

 

 

七八十年代,已成惘然;90年代,尚可追忆;千禧记忆犹新,10悄然终结,2020年关将至,又是一个十年来临。

 

时间是最有耐心的作者,总要等过一番蹉跎,才会让你惊喜地发现,当年有千帆竞过。

 

我们每个人都是角色,不经意地演绎着历史这本书。

 

一切都是草蛇灰线,是时间铺下的精妙伏笔。

 

你是否愿意和吉他世界一起,保持耐心,为自己埋下一个出色的伏笔?

 

本文标题:回不去的1980-2010: 那是中国吉他的夏天

本文地址:http://www.ikubo.cc/newswork/depth/07281282.html

最新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