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指乐平方

 

“什么是手工吉他?”这个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

 

在我从事吉他制作的过程中也一步一步自我深入探讨、引证(自言自语的那种),和身边朋友讨论。

 

看过很多相关的资料、书籍和网络上对手工吉他的描述和定义,我常常还是会从一个制作者的立场去思考,思考更为宏观细节。

 

目前商业环境造成对手工吉他误导是很普遍的,很多人也因此付出了代价。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自己觉得有了一份不能回避的责任,编写这一个话题显得很有意义。

 

我也虑过写这样的文档是否在别人看来是标榜我自己,不过我能提出的必定大家也会用这些标准来审视我,只要我提出的是客观事实,我想这一切都是公平的。

 

90年代末开始学习吉他的时候并没有接触很多不同的琴,只有合板琴。只是知道好的吉他西班牙生产比较多,无论文化和吉他制作都有很高的基础和水平。

 

当时西班牙的古典吉他基本都是由个人或为数不多的成员组成的工坊制作生产,有历史名气的品牌基本是由家族成员构成主要的生产力,很自然地接受了吉他是手工制作出来的。

 

对于大牌,我也狭隘认为只不过是多些人和设备,产量要大很多而已。根本没有把“手工”看的多么重要,也不了解真正意义上的“手工吉他”,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吉他声音怎么样才算好,也没有对比的条件,唯一能做的事情是研究和学习怎么样能在我自己的吉他上弹出更好一点的音色。

 

后来听到吉他的相关音乐后产生了很强烈的“震撼”,原来吉他的声音还可以这么好听!当时还是要等“猫”(MODEM 调制解调器,上网都会有像猫叫的声音,链接后才安静下来,邻居有没有上网都知道...)叫一会才能上网的时代,无法有更多的信息让我去了解吉他之间的区别。

 

 

2007年我有了想换一把“好一点”的古典吉他的想法(原来一直弹合板),也就是想买把全单这样的预算(当时全单是“很好”吉他的定义)。

 

几乎跑遍了西安所有知道的琴行,把古典吉他都试了一遍,最后买了一把西班牙的 Jose Ramirez(何塞.拉米列斯) ,也算是那天试过最贵的(大大超出预算),没什么原因,就是深深被那样的声音吸引,有了这样的声音感受,再去试弹别的吉他几乎会没有兴趣。

 

当时也不知道 Jose Ramirez 是手工吉他,只是看到音控标签写作“马德里”,说起来真的很无知地买下来的。后来才去了解Jose Ramirez 的品牌历史,关键是我发现他们沿用着家族一百多年的传统手工制作的,因此我开始注意“手工吉他”这样的分类了。

 

当我开始想尝试制作吉他之前,也想尽办法学习、了解吉他以及吉他制作相关的知识,这个过程大概维持了两年(我也是那种不轻易,不放弃的人),所以买了制作相关的书,在网上看资料视频,那时候youtube不需要翻墙,google还能搜。

 

虽然经常和身边的朋友们讨论什么是真正的手工吉他,哪些人是制作者、制作大师、爱好者、木工,但是一直也没有将自己的观点写下来,这个需要一点勇气,特别是这个商业利益氛围严重影响和扭曲价值观的时代,很多都是为了利益去蹭“手工吉他”的名气和价值,甚至是因为没有设备条件生产却贴上“手工吉他”这样的标签。

 

我之前也会因为一点点涉及被投诉暂时封闭账号的,我现在还是怀着满腹不安,甚至气愤,想把自己对真正的手工吉他定义分享告诉大家。我也经常要自我论证这些观点,不过请大家慢慢思考,我是谨慎负责的。起码我能和大家一起坦诚开放地交流探讨,不要只是我一个人的自言自语,同时请体谅我这个一直编写说明书和技术文档的写作水平。

 

我也避免在网上去“借用”别人的文字和观点。了解原声乐器的朋友都知道,手工制作乐器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事,应该说很多原始音乐开始阶段都是手工制作的,现在高端的也同样是。吉他都有着几百年的历史、传统制作工艺流程,在那时代没有现代的工具设备,电钻没有的,砂纸应该要很贵,可是在这样的生产力“落后”的时代,却留下很多传世之作。

 

 

Handmake Guitar (手工制作的吉他)这个字面意义只不过是使用手工去制作吉他,吉他一开始制作都是由制作者独立完成的,而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和设备不重要,只要是制琴师自愿使用的。

 

有很多手工吉他制作者拥有非常现代的先进工具设备,相比工厂的区别最大的应该是产能和效率。手工吉他分类更多时候是为了和工厂的生产模式区分开,而这两种不同的生产模式分别发展源于吉他的发展历史以及市场需求、利益,没有好坏高低之分,能把吉他推动成为数量极其庞大的乐器,工厂生产模式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人们对更自由的音乐风格追求、相对低廉的价格(起码价格的可选范围很大,“烧火棍”并不只是出现在中国),井喷的市场需求使得很多作坊从手工制作转变或增加了工厂量产模式生产来应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自身规模发展。有很多著名吉他品牌高端型号还是保留着手工制作的传统,或者重要部分由人手制作完成。

 

也有一些品牌就是从工厂模式开始发展起来的,基本抛弃手工制作的过程,以先进高效的生产模式及设备制作出优质的吉他,这两种吉他模式同样出现在很多原声乐器生产中,比如小提琴,这是市场和时代的需要。

 

材料的使用

 

 

天然的材料总是不一致的(同类的材料也一样),就算使用仪器测量各种数据后加工处理也只能调整到一定能接受的范围,材料很重要的是频率响应,因为结构区别,材料内部的阻尼系数不同,也是有很大分别的,不同种类的材料只是整个声学特征不一样。

 

同一类的材料并非就一定吻合的,只是大体一样。我经常接触应该说是同一棵树开取的材料还是有差异,这些差异没有好与不好,假设吉他其它部分都是在理论上一致的话,那么材料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差异,有能力的制琴师对这些差异非常敏感并且能很好利用建立出很好的声音,这是工厂量产模式或一般意义上的“手工吉他”制作不能与之相比较的。

 

手工吉他制琴师一定会尽力把材料发挥到最佳,一切为了获取最好的声音。大家也发现,很多名琴的材料会出现一些“瑕疵”,纹理不太对称等等,但是声音确会很好,因为制琴师更多关注材料的声学特性,有一点“瑕疵”外观不重要,这个和大家介意的木纹密度、对称、瑕疵是不一样的角度和目的。

 

制琴师很明确这一点,我想真正的演奏家也不在乎这些“瑕疵”。但是这些有“瑕疵”的材料也许会被工厂列为“不合格”、“低端”。

 

材料是吉他的DNA,声音的物理基础,毫无争议,但是吉他声音与材料之间并非等值。只有制作者能充分理解材料的声学性能和机械性能才可以将材料真正的声音表现出来。

 

把好的食材交给好的厨师当然可以做出比普通材料更美味的食品,但关键是厨师的技术,这是一个先后条件逻辑。把巴玫(巴西玫瑰木)这样好的材料做出合板声音的制琴师比比皆是,很多“大师”根本不理解材料,他们使用一致的方式制作吉他,比如面背板厚度都是一定的,音梁等等都一样,甚至我看到有个别“大师”竟然有音梁外形削切模板(就和工厂使用的半成品音梁一样),每次都是按照一样的形状削切。所以材料特性在他们的理解范畴得出了很多视乎真实合理的声音特征分类。

 

他们这样“标准”地制作吉他,只能靠材料产生声音差异和制造价格差异了,可以说和工厂量产没有分别,甚至不如工厂,工厂还有基本标注数据和产品的一致性范围。

 

如果制作者并没有试图把材料的特征发挥出来,只是单纯的配合,这样的吉他在我眼里不算手工吉他。

 

当然这里面也有因为用户的原因,大家都在神化高级材料就能有很好的声音,请别忽略背后的制作者真正的水平。

 

用户们都会以拥有知名的制琴师制作的吉他自豪,这个没有错,但是希望理智客观分析,你手上的吉他是不是真正的“制琴师”制作的,不要再让“高级”干扰你得到一个真正好的声音。我确定很多用户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并不知道材料的区别,最可怕、最悲哀的是他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我经常会被问道 “你们有没有巴玫和阿迪朗达克的配置呀?”,我也会发两个音频给他 “你觉得哪个好听?哪个是印度玫瑰?哪个是巴玫?”。用很多片面的商业炒作信息和自豪感去尽能力购买高级、珍贵的材料制作的吉他,大家想一想,在有名的演凑家中,有几个人使用的是巴玫+阿迪配置呢?他们音乐中的吉他声音不好听吗?

 

PS:Pierre Bensusan 喜欢使用桃花芯+雪杉(红松)。

 

发现、利用

 


”刚好“只是整个允许的两个象限范围里(<-差<-好<-刚好->好->差)很狭窄的尖峰部分,这里面存着有很多决定性因数,材料、设计、调整、制作、工艺等等,最关键是是制作者的制作水平和审美。

 

这个世界不存在相同的天然材料,只有接近,但是这个接近对于要求制作出足够好的声音时却有很大区别的,也许是面板厚度的0.01毫米的差异,和音梁大约使用200#砂纸打磨五六下。

 

同一块面板材料厚度在3.00mm和2.70mm的整体刚性差异

 

厚度3.00mm刚性=3.00mm³=27

厚度2.70mm刚性=2.70mm³=19.683

 

虽然厚度只是减少了10%,整体刚性在2.70mm时却失去了27.1%,这是一个很大的差距,特别是面板承将来还要受着接近40公斤的拉力时,尤为明显,0.30mm也只是几根头发或者一层漆面厚度,而这样敏感的点几乎遍布整个吉他面板(包括背板等等),27.1%的刚性差异已经是声音这个象限的“差”到另外一个象限“差”的差异了,况且“刚好”这个点是制作者要具备能力判断的,并没有什么先进的设备直接测量提示,制作者能用且准确的是手和耳朵。

 

制作者必须有这样的认识和相应的制作方法才能让吉他发出真正应有的声音。没有办法在一开始预设很接近的数据进行加工,这能在不同阶段逐步逼近调整,导致在这上面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如果没有预算好,接下来所有的加工制作过程都会带来影响,这一定是很容易失败的。

 

很多著名工厂的高级系列吉他削切音梁是手工进行的,为了尽量在这个重要部分弥补材料和工艺差异。

 

我想说的是吉他本身是一个很简单的单体结构,但是非常非常精密,原理是非常复杂的,而且是系统的。正常削切音梁进行调音过程用两天时间并且是集中精神的,也许会要更长时间。

 

很多制琴师在这些关键过程是不会让别人在身边的,甚至学徒,每个制琴师都有着自己的方式方法,可以知道这样精细的调整是决定吉他声音从好到很好的原因。一般普通工厂量产模式是不会采用的,即便有也只是尽量地做好而已,而且工厂只会把某一个型号系列音质控制在该有的一定范围内,不然高端型号没人要了。

 

几乎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在听到一段音频的时候能准确判断使用的材料(假设这些音频是由真正好的吉他录制的),我发现这一类人基本是有一定水平演奏者,因为他们对声音是执着的,有艺术性的感知的。

 

如果大家还没有到达这个阶段,我劝大家先暂时停一停,想一想,不要为了“高级”、“漂亮”、“自豪”买单,如果你想制定一把手工吉他,聪明的方法是把你想要和喜欢的声音告诉制琴师,由他来建议和决定,或者直接购买制琴师制作好的现成吉他,直接了当感受声音是不是你想要的,这是很容易比较出来价值的。

 

我看待材料时不太关心好不好看,标称级别,往往我是通过观察外观寻找性能更好的材料,对称度算是我第二关心的,因为起码刚性结构均匀,我也不关心材料是否存放多少年,时间够就好,而关键是怎么处理和存放的。

 

作为制作者,我认为拿在手上时才对材料做出最真实的评价,我经常会把预先为用户选择好的材料(主要是让用户选择外观的纹理)抛弃,因为材料到我手上后发现并不太合适制造出用户要求、喜爱的声音。我尽量还是会在我现有的库存材料里面找合适的材料,这样我可以很明确。One DayTommy Emmanuel;Martin Taylor - The Colonel & The Governor

 

契合

 

 

 

很多的专业演奏者和爱好者喜欢直接找制琴师订制手工吉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可以和制琴师直接地沟通,描述自己喜欢的音乐风格和弹奏习惯,哪怕用户不能很准确描述这些需求,制琴师也能理解用户的一系列想法,务求能做出来的吉他让用户称心满意。

 

而工厂量产的就不一定能为一两把吉他做这样的改变或精细调整,即便很多知名品牌的手工吉他或高端系列的量产琴也只能简单提供个别可选项,音色方面是不太会有选择性的。有些可订制项目对于演奏时很重要的,比如有效弦长、琴颈形状、指板宽度、弦距等等,当然也可以为自己的琴订制一些个性有意义的设计镶嵌。

 

吉他和演奏者之间有着很重要的音乐性关联,演奏者都希望有一种声音能充分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他们人琴合一,让他们有创作的冲动。

 

这样默契的声音并没有好和不好,重要的是适合。往往这样的声音是独一无二的,无法复制的,就像天然材料的差异和特点一样。

 

曾经看过电影《梅子鸡之味》,感触很深,说的是一个有名的小提琴演奏家的小提琴被妻子无意摔坏后生无可恋,尝试想各种自杀方式到后来不断尽力去找他要想的那种小提琴声音...这个虽然是电影,但是对于演奏者来乐器说是他们生命,所有演奏者和乐器之间都是这样的,只是程度不同。

 

“便宜”的手工吉他

 

 

很多时候一把好的手工吉他是价格偏高的,很多人都是考虑这一点,其实手工吉他是“便宜”的。一般制作手工吉他的材料是工厂量产所使用的材料价格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

 

木材供应商会挑选高级别的(好的外观、和声学特性)材料销售给手工吉他工坊和制作者,获取更高的利润,而剩下的大部分参之不齐的销售给工厂,工厂再从中自行分类(当然很多工厂是有很高的标准的),用于生产不同系列的吉他。

 

比如常见的西提卡(Sitka)云杉,工厂使用的成本价格基本不超过10美金,我接触到最低的价格是低于5美金的(已经切好的毛料),如果工厂使用未经处理的原木那就更低了。而能用于手工制作的从50美金到200美金之间,如果是所谓的Master 级别价格就更高了,其它的材料也会出现一样的情况。

 

手工吉他的制作周期通常是300-500个工作小时,抛开复杂的镶嵌和漆面的涂覆,手工制作吉他很多环节是不能太快的,不是制琴师制作水平、和熟练程度导致,是材料在每一步成型粘合都需要时间固化和用足够的时间让材料的内应力减少稳定。这个对于声音质量是很关键的,如果制作者没有明白或者忽略这些根本问题,这样只是用手制作的吉他一定不会太好。这个和工厂量产模式完全相反,工厂的工具设备、制作工艺流程很多时候是为了效率。

 

制琴师在构思声音,选择材料以及对材料的控制和调整也会耗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包括一些外观的设计和制作,比如个性的镶嵌、装饰包边等等。制琴师也知道这一些成本的开销是他们产品的劣势,他们也尽力降低实现降低成本,不过只能说尽力降低,并不会有工厂模式的效率。如果制琴师用一两个月制作一把吉他获取的回报都不能满足生活和维持工作室开销,那么他不太能坚持很久就只能放弃了,就算是有完全不需要获取利润的条件来维持运作,起码还要得到价值的肯定吧,这一点相信大家会很容易理解。

 

材料-制琴师-演奏者-音乐

 

 

真正的制琴师会把很大部分的时间精力投入到研究和学习制作吉他,不会安于现状,每一把吉他都是制琴师倾注心血的作品,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有个很好的朋友告诉我,好的制琴师能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乐器里面,我相信是真的,制琴师在制作乐器的时候只是用心一步一步构建的过程,每一步要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是刚好,这是制琴师的审美,只有制琴师自己才能感受,把这些点点滴滴情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声音,这样的声音可以说是制琴师注入的,这也是机械化的生产模式缺乏的,缺乏这种微妙的情感链接。

 

“什么是手工吉他?”这个问题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已经不重要,那只不过是制作方式的不同。

 

说起来很复杂,我只是在做我喜欢又应该做的事情而已,我期待大家多多留意关注真正的手工乐器,和真正的手工乐器制作者,我们真的很不容易,多体谅理解一下我们这种比入殓师人数少的职业。我们几乎把所有的精力时间来用心的做着这件事,大家是我们最好的养分,最大的动力!

 

我一直坚信我们国家将来一定会有Ervin Somogyi、Kevin Ryan,James Goodall(Goodall)、Dana Bourgeois(Bourgeois)、Richard Hoover(Santa Cruz)等等这些真正的国际级的制琴师诞生的,也必定是我们广大演奏者、爱好者的幸运,但是必须得到大家的正确支持!

 

 

 

责编:妮娜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指乐平方

(长按可阅读原文)

本文标题:真正的手工吉他是什么样的?

本文地址:http://www.ikubo.cc/newswork/depth/281319.html

最新曲谱